灰色的尊严 (44)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茶馆

#1: 灰色的尊严 (44) (1567 reads) 作者: 神州故里 文章时间: 2010-9-01 周三, 22:52
    —
作者:神州故里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44)
   老狼清楚地记得在那口井中,他曾试图去拿那颗悬珠,然后就觉得手被烫,然后就马不停蹄地就验伤,然后那手被烫得就象现在这样子。可是,如果这么么说,井里的事难道不是梦?
  
   可如果井里的事不是梦,为啥这衣服又全是干的?而且一嗓子喊完后,自己不是在井里,是在井台上趴着啊,这是咋回事啊?那手是咋回事啊?莫非是释法护这老和尚刚才趁老狼不注意用打手机给燎的?
  
   老狼有点懵了,也没心思搭理释法护了。可老狼分明感觉到自己的心有点活了,老狼能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身体中咕咚咕咚地跳了。尤其是当他想起了那画上写的“修道济世”四个字,以及“世间万物生桃源,一涉尘世如沧海。”两句话来。
  
   老狼的身上没水,或许心中有水?
  
   一提这水,老狼这心里就想起一些事来,想起一些这一年多来来再也不愿意想起的一些事来。
  
   那些事发生在地球的另一端。
  
   波士顿就在大西洋畔,老狼在那儿生活了不少年。波士顿就如同大西洋一样,深沉且厚重。这事也有点意思,太平洋总是看起来蔚蓝而浪漫,大西洋却好象正相反。且在这个国家的两侧:太平洋旁有硅谷、有好莱坞,而靠着大西洋边,他们则建设起来另一种风格几乎完全不同的城市,如纽约和波士顿。而在纽约,则没有浪漫得一塌糊涂的好莱坞,只有在安静中享受浪漫心境的百老汇。(可不是百脑汇,那是卖电脑的。靠,谁起的这名啊?)
  
   波士顿实在是个小城市,如果和上海比起来,那就得被上海人叫做乡下。为啥?因为估计波士顿连上海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倘若是在数年前,估计上海人还得壮着点胆色说“乡下。”现如今却不用了,因为上海市区的一个中等公寓就能够在波士顿稍远点儿的地儿换两个别墅。不开玩笑,真的。
  
   既然波士顿是乡下,还有啥讲的?确实有讲的,虽然这讲的事也不妨碍上海人将其唤作乡下。
  
   因为波士顿有大学。有大学?大学有啥了不起的?中国大学多去了,中国大学博士数都全世界第一了。没听说长春有个大学号称是长春就在这大学里?
  
   是地,把长春包在大学里那大学比波士顿都大,也是真地。
  
   但是对于波士顿还是讲两句地。
  
   因为波士顿有两所大学,一个就是哈佛了,这个好像不用说了,虽然这所大学坐落在上海人所说的乡下。另一所大学则是世界上最好的理工大学,这就是麻省理工学院——那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这一下又想起中国大学宏伟的大门来了。一叹。那么,难道老狼和这两所大学有关系?有没有关系对于现在的老狼来讲都不重要了。难道重要吗?
  
   重要还是不重要,都是给人看的。现在最重要的是老狼记不清昨晚究竟是在井里还是在梦里。但是老狼现在开始记得清波士顿的查尔斯河、红袜子队、还有哈佛广场了,虽然那广场的规模和纽约时代广场差不多大?和纽约时代广场差不多大?有多大啊?去过时代广场的人都知道,那广场的规模都赶不上那唱二人转的家里客厅大。也是真的。可仔细一琢磨。。。。二叹。
  
   这些都不说了,这些事在老狼的脑袋一转即逝,那就是刷刷刷就过去了。老狼的记忆却停在两个字上面了,那两个字是“水”和“洗”。
  
   咋回事呢?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这是老狼的歌。也是老狼当时心情的写照,虽然此老狼非彼老狼。
  
   当时老狼时间多,心情好,心情好得都没事去参加基督教家庭聚会去了。那个国家是基督教国家。没看每次国情咨文最后都得来一句:God bless啥的?就连那对没啥能耐,就知道抢油的父子俩派兵前讲演后也得整这么两句。
  
   老狼参加这家庭聚会不为别的,只因为老狼挺喜欢这氛围。尤其每当看到那些打小就信教的人的眼神,老狼就觉得打心眼里往外地爽啊。啥眼神呢?
  
   这种眼神就象刚才所说的:太平洋的那种蔚蓝和无邪念的浪漫。
  
   虽然老狼不知道是否最终会成为上帝拣选的人,但是这不妨碍老狼喜欢唱圣歌,喜欢每次聚会都读圣经——这本原名不是Bibble,而是The book——书中之书的书。
  
   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对老狼的影响更为深远。

作者:神州故里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归茶馆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